64歲李東生的“鮭魚計劃”:顛覆或者被顛覆
欄目:家電新聞-行業新聞 時間:2021-05-06 來源:中國家電網 作者:編輯
-
【劃重點】: 2012年9月19日,一個極其普通的星期三。一家名叫樂視網的中國二線視頻網站,在這一天舉辦了命名為“顛覆日”的發布會,正式向電視圈擲出挑戰書。 八個月過后,40歲的賈躍亭,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行業新聞,作者:編輯】2012年9月19日,一個極其普通的星期三。一家名叫樂視網的中國二線視頻網站,在這一天舉辦了命名為“顛覆日”的發布會,正式向電視圈擲出挑戰書。
八個月過后,40歲的賈躍亭,還是那身標識型的黑色T恤,一臉認真指著樂視電視宣布“買會員送電視”。他背后,制作精美的PPT上,“顛覆”兩個字頻繁出現。對了,就在樂視電視對外亮相的前夕,賈躍亭曾給樂視全體員工發送了一封內部郵件,題目就叫《送別三星電視們即將逝去的青春》。
這顯然取自趙薇那部上映不久的處女導演作。
挑戰行業老大,從來是新人力證自己的討巧路徑。贏了揚名立萬,輸了無關痛癢。對于賈躍亭要拿生態來顛覆傳統電視格局的宣言,硬件恐龍們一度嗤之以鼻。但最終的結局,就是這群擅長PPT更擅長“嘴炮”的黑T恤們,在那些年里,用互聯網思維將西裝革履的電視江湖沖擊得惶惶不安。
一夜之間,奉行了數十年“大而不倒”的商業規則不靈了,似乎每個行業都在等待被互聯網重構和顛覆。繼電視之后,他們又相繼席卷手機、PC、智能穿戴等陣地。現在,則輪到了汽車產業。哪怕昔日風光無限的賈先生已經破產,哪怕他又重新出山也號稱要造“未來之車”。
現在可以確認一點,即所有顛覆的腳步都沒能跨出終端這個圈——從這一點講,PPT賈反倒成為領先三步而早夭的先烈。不過,再往上一步,是互聯網解決不了的供應鏈世界,而半導體則站在那個世界的塔尖。
舍得燒錢是半導體行業的最基礎玩法,“十個瓶子七個蓋子”的游戲在這里完全行不通。技術,則是顛覆的更大桎梏,就像在巨大的技術壁壘、政策壁壘、供應壁壘面前,你無法奢求中芯國際立刻大躍進到與臺積電同步研發2納米制程工藝。
畢竟,托馬斯·弗里德曼4月28日剛剛在《紐約時報》發表的那篇《中美之間必有一戰嗎》的專題文章中,提及了臺積電。他稱:“中國將加大在物理、納米技術和材料科學方面的研究,這將推動下一代芯片和芯片制造設備的發展。但是中國可能要花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最前沿。
倒是現年89歲的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稍許客氣。他表示,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仍然落后自家公司五年以上。但話風一轉,“還不是對手,還不是對手”,張強調了兩次。
這或許就是嚴酷的現實。然而,在資本密度和技術難度僅次于芯片的半導體顯示產業,歷經二十多年升級打怪,全球液晶面板格局倒真的被中國內地面板廠商顛覆。從完全依賴進口到與日本、韓國及中國臺灣地區廠商打擂臺,再到成為全球最大液晶面板出貨地,這其中交織著中國消費電子產業的巨大需求,也透視了中國本土面板產業的絕地奮起,以及日韓面板產業戰略轉移的軌道。
作為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雙寡頭之一,TCL更像是一個異數。2021年春對奧馬電器發起的執著收購,再次證明了家電才是它的原點。但仍請注意一個事實——在本土諸多電視廠商中,也只有它順利到達液晶面板上游,就像一尾逆流而上的鮭魚。
一個有意思的題外話,TCL創始人李東生曾經在2019年1月的一場活動中與歌手成方圓合唱過一曲《貝加爾湖畔》。貝加爾湖的特產之一便是秋白鮭。而體長約有半米的秋白鮭,屬于瀕危物種。
壹
掣 肘
2009年6月,時任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秘書長的白為民,帶領TCL、海爾、創維等九家電視廠商第一次赴臺采購液晶面板。
這一年,受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大陸電視廠商面臨著上游資源短缺、需求放緩、內外銷低迷等諸多挑戰。而臺灣地區面板廠商則由于自身沒有消化渠道、以及來自日韓的訂單大量撤銷,同樣面臨停產危機。
一個愿買,一個愿賣,一拍即合。截至當年10月,大陸電視廠商在海峽對岸拋下了34億美元的液晶面板采購訂單。其中,據赴臺采購的時任TCL副總裁賀成明后來透露,TCL當年的面板采購額度增加至7億美元。
7億美元并沒能讓TCL安逸太久。很快,李東生就在2009年的冬天親自出馬多次拜訪韓國以及臺灣地區的面板廠商,以尋求下一年的面板采購合作。
李老板坐不住的原因,在于三星、LGD兩家韓廠已放出風聲,有意提高來年液晶面板價格。這激發了一場液晶面板產能爭奪賽,而TCL在2010年有著超過1000片液晶面板需求。
雖然TCL此時已經是三星和友達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最大客戶,但“客戶至上”的理念,至少在當時的液晶面板行業還行不通。這源于大陸的電視液晶面板完全依賴進口。
花錢還要看人臉色,電視企業們注定想要改變被轄制的命運,進而獲得液晶面板話語權。
2009年6月,李東生找到深圳市時任領導,提出了要花245億自主建設8.5代線的計劃。沒有資金并且沒有技術儲備,這聽起來是一個激進冒險的主意。但也正是在這一年,TCL華星這條鮭魚的逆流之旅,天時地利人和齊備。
天時在于政策支持。是年2月,國務院頒布了“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明確支持6代以上液晶面板生產線的建設。
地利,是因為隔壁的廣州在這一年8月與韓國面板巨頭LGD簽訂了備忘錄,計劃投資40億美元在2010年第一季度開工建設第8代液晶生產線。這讓已經喊了好幾年“發展平板顯示產業”口號的深圳感到莫名危機。而李東生的出現,多少有點像瞌睡之前有人遞來枕頭。
至于人和,則是這一年11月,奇美和群創這兩家臺灣地區面板廠的合并,讓捧著銀子招兵買馬的李東生有了“挖角”的可能。這一年,前奇美電視面板事業部總經理陳立宜加盟華星,現任華星光電CEO金旴植也離開了任職多年的LG顯示。
2009年11月,深圳市第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項目舉行啟動儀式,它的運營主體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隨即宣布成立。“每每想到中國彩電‘缺芯少屏’的現狀,我就寢食難安。”李東生在當時的發言中這樣說。
2011年8月,深圳8.5代線點亮投產。
貳
出 海
決定投身液晶面板產業,是李東生從電視業務翻身的關鍵。電視,也是這條鮭魚出發的原點。
2009年,液晶電視日后一統天下的江湖地位已經成型。奧維咨詢(AVC)數據顯示,2009年雖然彩電零售量同比下降3.7%,但占比近七成的液晶電視同比增長近1倍。CRT(顯像管)電視的銷量在2009年仍有27%的份額,但同比下降58%。越發小眾的等離子,只有近5%的市場份額。
盡管頂著一個“王牌”的冠名,可TCL當時在液晶電視上確實落于下風。有統計數據顯示,如果將CRT電視和液晶電視出貨量相加,TCL在大陸電視廠商中獨占鰲頭。但若僅看液晶電視的話,海信、創維、康佳則都位列TCL之前。
這,其實源于李東生本人對電視發展趨勢的誤判。
2004年,TCL展開對CRT電視鼻祖——法國湯姆遜公司,一家世界五百強公司的并購。對CRT電視前景過于樂觀,以及能夠繞過關稅壁壘、成熟的海外渠道,種種“美妙”的設想都促使平日里講話斯文有禮的李東生迅速且極豪爽地做出了并購決定。
有一個背景必須提及:歷經國內市場多輪價格戰,在決定并購湯姆遜前,CRT電視的利潤已到底線。用規模換利潤是看得見的一條路。但不賺錢還是其次,國內電視市場當時明顯供大于求。有數據顯示,2003年底中國電視廠商一年生產約8600萬臺電視,而國內市場的需求僅有3000萬臺左右。
讓李東生樂觀的原因,還在于初液晶電視曾經的小眾。2003年初一臺國產品牌30英寸液晶電視的時價約是2.5萬元,這抵得上許多人一年的工資。事實也是如此——2004年平板電視銷量僅占國內市場的1%。
2004年,也正值中國企業的出海熱。聯想集團并購IBM的PC業務,是當年另一起舉國矚目的“蛇吞象”式并購。柳傳志曾在十四年后回憶起這段歷史:“一些老朋友們、老記者,握著我的手說,柳總,我不一定相信你們能贏,但是你們就是死了也給中國人爭光了,我為這個給你鼓掌。”這番話或許能代表當年那批出海企業家的普遍心態:收購比自己更大的企業,就證明自己很強,就是為國爭光。
這場跨國收購讓李東生一夜之間站在全球鎂光燈下,榮譽加身。但食物大了往往不好消化,特別是用東方胃去吃洋西餐。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拿著升值的日元,號稱要“買下半個美國”的日本企業已經是前車之鑒。誰愿意將會下蛋的金雞母拱手讓人?
跨國收購后,李東生預計18個月讓湯姆遜扭虧的目標沒有實現,原本一直盈利的TCL也因為持續兩年虧損被披星戴帽。“我經歷了一生中最難過的日子”,李東生曾這樣評價這段過往。他用了內疚、慚愧來描述自己的情緒,“甚至一度有點失控”。
2006年,李在公司內網發表了反思這場收購的文章《鷹的重生》。這個在自然界中或許并不成立的故事,成為了日后TCL的精神文化內核。歷經一系列關停出售,TCL在2007年扭虧為盈,在2008年股市摘帽,2009年開始的家電下鄉則讓所有家電企業都喘了一口氣,液晶面板則又成為讓李東生寢食難安的頭等大事。
有業內人士在復盤當年這場并購時認為,TCL當時的步子夸得太大。他認為,TCL的出海如果先從周邊近鄰先開始,成功幾率會大得多。但中國企業當時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心情過于急迫,而周邊的鄰居里也沒有一個B格足夠的“世界500強”。
沒錯,“世界500強”幾乎是一代中國企業領袖的共同心結。
此時再看這場曾讓TCL大傷元氣的收購,當然也并非完全沒有益處。經此一役,TCL在歐洲市場站穩了腳跟。日后TCL更是有一半收入都來自海外市場。
叁
追 趕
液晶面板被卡脖子,是李東生逆流而上的原因之一。但不能否認,占據液晶電視成本七成的面板,才是這條產業鏈上最肥的一環。如同中國人吃魚,有人鐘意“劃水”(尾部);有人獨好魚頭;而最大眾的選擇,自然是魚腹,最豐腴的部分。
在收購湯姆遜前的2003年,TCL到達了自己曾經的業績頂峰。不僅接近283億的主營收入同比增長29%。5.7億元的凈利潤更是同比增長34%。但這一年,它的凈利潤率只有2%。
創維創始人黃宏生也是李東生的大學同學。他在2003年更曾感嘆,一臺電視機的平均利潤當時不到10元錢,“賣彩電還不如賣白菜賺得多。”而就在2003年,LG和飛利浦合資的液晶面板業務當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率超過20%。
李東生堅持要做的液晶面板業務,日后果然也成為TCL的利潤奶牛。而眼下踩在上漲周期的液晶面板廠們,更是數錢數到手抽筋。
2020年6月起,驅動IC、玻璃基板、大尺寸偏光片等上游材料緊缺,引發全球液晶面板開啟史上最長漲價周期,至今尚未結束。TCL華星已經預告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15倍,環比提升近30%。京東方也預告了今年一季度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七到八倍。今年3月以來,這兩家公司的股價也相繼達到了52周內的最高峰。
此刻開心數錢的背后,是中國液晶面板產業漫長追趕中一磚一瓦的資本堆砌。自2009年先后啟動8.5代液晶面板線起,京東方和華星就開啟了高世代液晶面板的投資競賽。在技術成熟的液晶面板行業,誰規模大誰就說了算。
京東方的前身為北京電子管廠的京東方,至今持股接近12%的北京市國資,仍是它的最大股東。而在它的前十大股東中,國有法人共占據六席,合計持股接近25%。這奠定了京東方“財大氣粗”的投資基調。通過與合肥、福州等多地政府合資,國開行等銀團大額貸款以及A股融資,曾被稱作“燒錢冠軍”的京東方成為大陸目前擁有產線最多,技術布局最全面的面板廠。
雖然京東方已經不再自己新建液晶面板線,但擴大規模的腳步一直沒停下。
去年9月,京東方以120億元的價格,將南京中電熊貓8.5代線和成都中電熊貓8.6代線納入囊中。收購完成后,京東方擁有5條8.5代線、1條8.6代線和2條10.5代線。截至2020 年末,京東方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的賬面價值已經接近2700億元。
相較京東方的“財大氣粗”,李東生更愛強調華星的經營效益。在裝入華星的TCL科技中,李東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是第一大股東。國資在TCL科技前十大股東中僅位居三席,合計持股也僅約10%。2020年財報中,TCL科技65.1%的負債率也高于產業規模更大的京東方(不足60%)。
與京東方肩負的“國家使命”不同,李東生進軍液晶面板產業更多是源于TCL在電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此后華星在惠州老領導工作過的地方,接連投資了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以及柔性OLED面板線。目前,華星的總投資約有2000億。
與京東方不一樣的還有,華星還在通過自建液晶產擴大規模。近日,TCL科技宣布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資不超過120億元,用于籌建總投資350億元的廣州“第8.6代氧化物半導體新型顯示器件生產線項目”(T9)。加上近日交割完畢的蘇州三星8.5代線,華星將有6條大尺寸液晶面板線,包括4條8.5代線和兩條11代線。
國內液晶面板老大和老二間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肆
顛 覆
隨著京東方和華星8.5代線在2011年的投產,中國電視機廠商終于不再被上游完全卡脖子,也終于有底氣要求公平。這一點,正好與芯片相反。
2013年1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對三星顯示、LGD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奇美、友達、中華映管和瀚宇彩晶這六家液晶面板企業在2001-2006年間在大陸市場的價格壟斷行為進行處罰,總金額達3.53億元。
而在八個月前,中國還將進口32英寸及以上不含背光模組的液晶顯示板的關稅稅率,由原先的3%上調至5%。
敢拋罰單當然說明腰桿硬了,但中國液晶面板距離自給自足還遠遠不夠。
自2009年后,白為民又六次帶領電視機廠商赴臺大額采購液晶面板。她在2014年6月出席海峽兩岸顯示產業合作研討會時曾算過賬:大陸電視年產量有1.2億臺,京東方和華星等大陸面板企業只能提供4700萬片產能。這意味著當時有60%的電視面板缺口需要依靠進口彌補。
在全球液晶面板產業的風云變幻間,向哪里去尋找這些產能并沒有準確答案。
液晶日漸沒落,OLED無力轉型,日本這個前浪最先撲在沙灘上。2016年,“液晶之父”夏普被代工帝國富士康這個富起來的“鄉下小子”用7000億日元收入囊中。而早在2012年,富士康掌舵人郭臺銘還將夏普當時全球唯一條10代線(SDP)超過30%的股權吃進。當時開工率一度只有30%的SDP正急等郭董拿錢救命。
由索尼、東芝、日立的液晶業務重組而成的JDI(日本顯示),一度風生水起,且晉升成為蘋果的面板供應商。但2017年采用amoled屏幕的iphone X,讓JDI遭遇重創,當年就開啟重組。眼下這個史上最長的液晶面板上漲周期,也沒能讓它實現盈利。
保守的日本人在全球液晶戰場退出,韓國徒弟歷經十年追隨學習終于上位。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線上的瘋狂投入以及液晶電視的出現,讓三星和LGD終于自5代線這條分水嶺起,實現了對師傅的超越。1999年,被李東生立為標桿,令郭臺銘痛恨不已的三星電子成為全球液晶面板的老大,老二是另一家韓廠LGD。曾經的液晶霸主夏普,委委屈屈待在第三的位置左顧右盼。
韓國面板廠商的上位路徑,日后被中國廠商全面復制,只不過世代線更高,也更舍得砸錢。伴隨京東方、TCL華星等數條大陸8.5代以及上面板線產能持續“井噴”,大陸面板廠商全面開啟價格戰占領市場。2019年12月,55英寸4K液晶面板的價格跌至100美元,相較16個月前192美元的價格近乎腰斬。三星和LGD陸續出售了自己不具價格優勢的老舊液晶面板線,而接盤者正是中國廠商。
2017年,液晶面板格局再次被顛覆。中國大陸的液晶面板產能首次以超過30%的份額位列全球第一,中國臺灣地區緊隨其后,曾經第一的韓國已經滑落至第三。而現在,大陸液晶面板的產能已經超過全球市場的一半。有業內人士認為,液晶面板戰局的下一個退出者,或將是同樣師承日本,但許久沒有新增產能的臺灣液晶面板廠商。
但相較日廠在液晶戰局的有心無力,韓廠的退出主動而清醒。
三星和LGD的重心已分別轉向了技術門檻更高、利潤率也更高的中小尺寸和大尺寸OLED面板。跟液晶時代不一樣的是,現在被他們卡脖子的消費電子廠商變得更多。但不一樣的還有,這一次大陸面板廠商不再零基礎起步,京東方、華星、維信諾都已建起了柔性6代線。而在大尺寸上,近日TCL華星已宣布將論證一條“第 8.5 代柔性可卷繞OLED顯示面板生產線”。
伍
選 擇
如果說2007年的扭虧讓TCL擺脫了生死危機。2009年涉足液晶面板則讓TCL脫胎換骨,也是李東生的又一場自我證明。
在他之外,并不是沒有家電大佬希望向上游的液晶面板產業延伸。深受缺芯少屏掣肘的電視企業做夢都把控面板。問題是,這條路顯然不容易。
在接受李東生的自建方案前,深圳方面更希望采用人多力量大的方式,試圖花小錢辦大事兒。
2009年珠三角地區的電視機產量已經約占全國四成。其中,深圳更是聚集了康佳、創維、TCL等一干龍頭大佬。2006年10月,除了上面三家本土企業,深圳還拉來了長虹這個CRT時代當之無愧的老大,以及國內最早也是唯一液晶面板產業的京東方,打算以大規模采購向海外液晶面板廠商換取技術,成立合資公司上馬第6代液晶面板線,并爭取在2008年投產。
故宮九龍壁
這個計劃有一個霸氣的名字:聚龍計劃。但龍多了不只意味著力量大,有時還意味著意見多。有業內人士回憶,對于合資公司股權關系的劃分、對于究竟上6代線還是7.5代線這些關鍵問題,聚龍計劃內部一直未能統一。更重要的是,日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面板企業都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在技術封鎖、漫天要價下,聚龍計劃最終龍擱淺灘。
在李東生宣布要自建8.5代線之后,創維在次年3月以1.334億美元獲得了LGD廣州8.5代液晶面板線10%的股權。創維與LGD的合作也“鐵”到OLED時代,但這種模式終究是對上游說了不算。
同樣認為必須要掌握上游話語權的長虹,另辟蹊徑。綿陽王者選擇了投資額度更低的等離子面板。它也是唯一押注等離子的國產電視廠商。2006年,長虹開始上馬計劃總投資超過20億美元的等離子面板生產線。此后它繼續還擴大規模,控股了從日立引進等離子面板線的安徽鑫昊。很可惜,這一次賭運沒有站在長虹這邊。
四川綿陽長虹智能制造產業園
市場萎縮、陣營封閉讓等離子電視相對色彩更鮮艷的液晶始終小眾。2014年1-7月,等離子在國內電視市場的市占率已經下滑到1.6%。事實上,早已嗅到危機的索尼、東芝早在2005年就放棄了等離子業務。而待全陣營的標桿松下在2013年退出后,長虹就成為了唯一的孤獨堅守者。其結局不想可知:虧損經年,元氣大傷。
有意思的是,保守的日本廠商面對液晶產業的產業轉移選擇了堅定放棄,韓國廠商對液晶的退出則有些黏黏糊糊。三星電子在2011年就持有華星15%的股份一直至今。而在看到眼下的液晶面板紅利后,原本打算在2020就停產液晶面板的三星和LGD,又高興地撿起了自己的老行當。
陸
失 落
李東生賭對了液晶面板。可一個沮喪的現實又撲面而來——沒有人開電視了。
2013年,中國4G元年開啟,眼花繚亂的互聯網應用讓手機成為人類離不開的新器官。視頻網站的興起,則讓移動方便的手機和電腦成為新的流量渠道。一家人聚在電腦前搶遙控器的時代,仿佛是上個世紀。
電視沒有變,但移動互聯網來了。華為、OPPO、一加這些手機廠商現在扭過頭來做智慧屏,已經證明了電視存在的必要性。但要與互聯網接軌,電視廠商的自我革命已經火燒眉毛。樂視、小米這兩條跨界鯰魚的出現,包括此向的華為,給所有人上了一課。
如果說比樂視稍晚推出電視的小米,熱衷于揭開上游供應鏈的底牌,賈躍亭則是用“不靠硬件賺錢”的魔性理論,讓外界特別是資本圈重估“電視”價值。而讓老派電視企業們更惶恐的是,自己居然看不懂對方的玩法。
樂視、小米的那點兒出貨量當然不足以撼動電視江湖。2014年,樂視電視銷量只有150萬臺,一年后翻番到300萬臺。這個數字也只有當年中國電視市場零售量規模的6%左右。小米電視在2014年據說只有30萬臺銷量。而TCL、創維、海信、康佳、長虹五大電視廠商個個都是千萬臺級別的銷量,其中,TCL在2014年的銷量已超過1700萬臺。
但不靠硬件怎么賺錢,這些“硬件恐龍”們陷入知識盲區。處于產業鏈下游的電視企業原本賺的就是零部件差價和組裝手工費。TCL逆流而上,將占液晶電視成本七成的面板握在手里,也都是靠硬件賺錢。
更重要的是,工業時代電視廠商信奉的規模效應,在互聯網面前純屬雞同鴨講。
依靠內容補貼硬件以及地毯轟炸式的全方位營銷,樂視和小米直接將電視價格拉低近一半。2014年五大電視廠商業績慘淡,除了創維實現營收、凈利潤雙雙上漲外,海信和長虹凈利潤同比下降,康佳虧損近5億元,TCL扭虧為盈但營收下滑15.5%。
被李東生當做標桿的三星電子早嘗過這種苦澀了。目前接近5000億美元的市值體量、大而全的產業鏈布局,是它坐上了消費電子第一的王座再沒下來過的重要原因。但有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全年三星電占全球智能手機銷量的24%,卻僅占據全球智能手機利潤的14%。當期91%的利潤被手機單價更高的蘋果獲得,但它的智能手機銷量僅占全球的17.2%。這組數據還意味著,除了三星和蘋果,小米、OV等中國手機廠商當時都在虧損。
更讓人不平衡的是資本市場。“業績好股價為何這么低”,這一直是李東生的困惑。2014年樂視3.6億元的凈利潤尚不足TCL的十分之一。但樂視的市值最高曾經沖到1700億元,這個數字是五大電視廠商當前市值捆在一起的兩倍還多。而中國證監會未來對樂視十年財務造假的指責,則讓這個對比更加諷刺。
如果當初樂視步子不是邁的那么大扯出了資金鏈危機,它的市值應該還會更進一步。2010年成立的小米,現在市值折合成人民幣現在已經超過5500億元,家電企業中僅有美的集團能與其比肩。而歷經重組,裝入華星的TCL科技目前市值才超過1300元。TCL電子的市值則僅有125億元人民幣。
柒
人 生
互聯網電視顛覆了電視廠商的商業認知,也讓李東生這批50后的電視企業家感受到沖擊。
在家電圈中,李東生算是和互聯網走得最近。不僅TCL先后接受了賈躍亭和雷軍的投資,李東生還是騰訊控股的非執行董事。2012年,馬化騰和李東生曾一起為TCL推出的冰激凌電視站臺,但這款更像是一個大尺寸iPad的平板電視,并沒有如愿成為“爆款”。
李東生成名甚早。在決意進入面板產業的2009年,他已被央視評為十位中國經濟十年商業領袖之一。與他并列在名單上的是柳傳志、張瑞敏、王石、王健林等人。風頭正勁的互聯網二馬也在這份名單上。李東生當時排在這張名單的最后,央視給他的四字評語是“百折不回”。
但在靠公司市值、個人財富說話的現在,年齡和資歷不再是江湖排位的關鍵指標。2020年,李東生以68億元的財富總額排在胡潤百富榜第870名。這并不是一個受關注的位置。29歲的喜茶創始人聶云宸以45億財富首次上榜。比李東生更年輕的互聯網二馬則分別以4000億和3900億的財富占據了這份榜單的前兩名。雷軍以1700億在這張表上排名第十三,與美團的王興齊平。
比自己更年輕的企業家,更快地掌握了更多財富,這是50后企業家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
1957年出生的李東生,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無線電系78級。1978年,也正值中國剛引進第一條彩電生產線。年輕人的廣闊天地才剛剛展開。但四十三年過去,與李東生同時期活躍的電視大佬們,現在大都已黯然走下舞臺。
與他并稱“華南理工三劍客”的黃宏生2004年被香港廉政公署帶走,后以串謀盜竊及詐騙等罪名判刑六年。回歸后的黃宏生也會出來為創維站臺,但造車才是他的心之所系。
三劍客的另外一名是曾經掌舵康佳的陳偉榮,2001年就因為巨虧離開康佳創業。2007年,陳偉榮擔任董事局主席的宇陽控股登陸港股。但現在宇陽控股不僅改了名字,董事會名單里也不再有陳的名字。
帶領長虹成為彩電大王的倪潤峰,曾經多年苦苦追求管理層持股和產權改革,但年滿60的他在2004年7月被一紙公文宣布因“年齡到了”而離任。據證實,召開干部大會的時候,倪還在北京開會。而這一幕,與17年后在海航重組定局時創始人陳鋒不在現場如出一轍。
和李東生同齡的海信掌舵人周厚健,也已經不再沖在一線。掄起大錘砸冰箱的海爾張首席則73歲。當初與李東生一同闖蕩全球液晶面板江湖的王東升,也在2019年卸任京東方董事長開啟了個人創業。
只有李,還站在TCL最前面,永遠西裝革履,永遠四平八穩。他在商海的跌宕起伏,濃縮了一代企業家的人生軌跡,背負著個人敘事與民族尊嚴、偉大時代緊密結合的迫切使命。而李東生的獨特則在于,不管潮起潮落,他始終都在,愿意學習并努力追趕。
65歲是李東生多次公開表態的退休時間表,而獅子座的他今年已經64歲。但TCL已經到了能離開他的時候么,又或者說他能離得開TCL么?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64歲李東生的“鮭魚計劃”:顛覆或者被顛覆》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美的能源:五大場景全覆蓋,具備可定制能源解決方案實力
- · AI賦能空調:制冷省錢兩不誤,市場銷售超火爆
- · 海爾海信美的集體加碼,家電江湖開啟新“戰局”
- · 美國解除EDA三巨頭對華“斷供”,國產替代賽道生變
- · 海爾周云杰:工業敘事要注入更多個性化表達
- · 工信部劃設700專用號段!15位“中間號”為隱私上雙重鎖
- · 從手機廠商到AI生態巨頭,榮耀上市輔導開啟轉型加速度
- · 董明珠領導行業枝繁葉茂,格力力撐空調市場
- · 醫生提醒:35℃也可能中暑 別不舍得開空調
- · TCL實業盧春水:彩電是一個朝陽行業,我們正在蓬勃發展
- 熱點新聞
- · 工業互聯網駛入快車道 騰訊、京東等大廠紛紛入局 這些方向來了
- · ChinaJoy云逛展必備神器!TCL臥室新風空調不僅有健康新風更能溫柔送風
- · 激光電視真的“護眼”嗎?
- · 開學季提升睡眠質量學習效率有妙招,升起TCL臥室新風空調小藍翼
- ·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花落TCL空調!“國際領先”技術吹來智慧新風
- · 攜手聚力 共渡難關,TCL空調攜手經銷商堅決不讓一臺因受災泡水的空調流入市場
- · 長假返工第一天:TCL臥室新風空調保證好睡眠讓你“滿血復活”!
- · COLMO星圖系列洗烘套裝,科技洗護體驗的創新之作
- · TCL空調豪氣抽獎10部五菱宏光MINIEV,新風榮耀之夜創2.89億銷售佳績!
- · 高端審美破圈 帶你盤點蘋果13蒼嶺綠之前的眾多絕美綠調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