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重點】:10月26日,德本咨詢、eNet研究院和互聯網周刊聯合發布了2021 AIoT發展力100強榜單。通過對企業在AIoT方面的行動力指數進行排名,海爾智家位居榜首,華為、小米集團緊隨其后,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名。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營銷視野,作者:編輯】進入“十四五”以來,AI、5G等新技術的快速進步,成為了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特別是在智能家居領域,AIoT技術的加持下,徹底顛覆了傳統家電的使用場景,帶領行業發展和用戶生活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物聯時代。那么,在行業都發力智能家居和AIoT技術時,誰能拔得頭籌呢?
10月26日,德本咨詢、eNet研究院和互聯網周刊聯合發布了2021 AIoT發展力100強榜單。通過對企業在AIoT方面的行動力指數進行排名,海爾智家位居榜首,華為、小米集團緊隨其后,分別位居第二、第三名。這三家企業在布局智能家居行業時,雖然方向不同,但無疑都代表了行業目前階段最頂尖的研發實力。
(2021 AIoT 發展力100強榜單前十名截圖)
海爾智家:布局早,場景全
作為深耕家電行業的領先企業,海爾智家依托自身在硬件領域的基礎優勢,打造全場景智慧家庭解決方案。同時,海爾智家也是行業內最早布局智能家居的品牌,早在2006年起,海爾智家就以Uhome布局物聯網。如今,海爾智家又推出了“智家大腦”,運用AI、IoT、大數據等先進技術,讓用戶的家能思考、會學習、更智慧,推動海爾智家進入最領先的“決策智能”階段。
在AIoT技術發展階段,海爾智家以用戶為中心,以網器為基礎,以AI為核心推動智慧家庭落地入戶,已經成為其核心戰略。通過IoT連接智能,海爾智家的電器變成了物聯網時代的網器,實現互聯互通、主動服務的協同合作,構建起覆蓋用戶衣、食、住、娛全流程的一站式智慧體驗。
華為:“三位一體”智慧家
在國內智能家居行業的發展進程中,華為雖然作為后進者,可是在科技研發方面卻從未缺席。10月23日,在華為2021開發者大會上,華為將全屋智能當做智能家居的發展方向,提出將智慧化、生態化、全屋化打造成一體的全屋智能解決方案。
從華為的AIoT戰略來看,依然是重點打造以HiLink+HiAi技術為核心的平臺和入口,同時通過連接生態資源來構建自己的產品生態。未來,華為將通過2D使能、2B打通、2C銷售三大路徑,協同各方伙伴來構建全屋智能,提高其市場競爭力。
從智能家居行業發展趨勢來看,華為此舉確實很有前瞻性,但后期如何落地,重點還需要看華為到底能否如預想般建立起自己的完善生態。
小米集團:手機業務為核心,持續布局AIoT戰略
作為一個手機品牌,小米實力強勁,但作為一個智能家居品牌,小米要走的路還很長。雷軍曾指出,去年8月確立了手機X AIoT作為未來新十年的核心戰略,可見手機業務仍是小米的核心。在智能家居領域,小米的做法是圍繞手機、音箱、智能手表、智能電視等核心終端入口,充分利用其互聯網基因,通過互聯網產品聚集高粘性的用戶群體。
從數據上看,小米物聯品臺目前已經鏈接設備數超過2.71億臺,在全球市場上占據了不小的份額。但回歸到與家庭生活服務相關領域的智能家居場景上,小米還需要持續探索。
從“萬物互聯”到“萬物智聯”,AIoT為智能家居行業的未來打通了一條新路。面對新市場、新機遇,企業要如何創造自己的價值呢?對于這個問題,海爾智家、華為、小米集團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不管是做場景、做平臺還是做生態鏈,最后都將推動行業發展,為用戶帶來更多元的智能家居生活和體驗。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智能家居誰拔得頭籌?2021 AIoT發展力百強榜:海爾智家、華為上榜》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2025家電H1:海爾智家雙第一,增速領跑
- · 輕工業科技百強榜,Top5均是家電企業,誰是第一?
- · 連續9年獲行業認可!海爾智能門控獲7項葵花獎
- · AI智能鎖現雙陣營:要么升級安防,要么做家庭智慧入口
- · 海爾智家推出金吾衛高端智能門鎖今日上市
- · 監控有死角!海爾智能雙目攝像頭建博會上市消除盲區
- · 消費者享受AI家的便利,也要承受AI的煩惱
- · 建博會新看點:家裝不再東拼西湊,一體化智慧家成主流
- · 建博會上的分水嶺:有人延續優勢,有人打破邊界
- · 人均4.3個APP控制家!三翼鳥幫用戶卸載APP,因為1個就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