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重點】: 2021年4月掃地機器人線上銷售額、銷量分別同比增長約58.3%和7.6%。1-4月掃地機器人累計線上銷售額、銷售量分別同比增長36.7%和4.8%。其中以行業龍頭科沃斯增速最為明顯。根據其發
【家電資訊-家電資訊 - 小家電,作者:編輯】2021年4月掃地機器人線上銷售額、銷量分別同比增長約58.3%和7.6%。1-4月掃地機器人累計線上銷售額、銷售量分別同比增長36.7%和4.8%。其中以行業龍頭科沃斯增速最為明顯。根據其發布的2020年及21年1季度業績報告,2020全年年實現營業收入72.3億元,同比+36.2%,實現歸母凈利潤6.4億元,同比+431.2%;21Q1實現營業收入22.2億元,同比+131.0%,對比19年同期增長78.3%;歸母凈利潤為3.3億元,同比+726.6%,對比19年同期增長375.7%。從2020年至今,掃地機器人行業形式整體向好。
圖片來源:OFweek維科網
新機型銷售放量
2021年1-4月期間,掃地機器人累計線上銷售額、銷售量分別同比增長36.7%和4.8%,均保持高增且增速高于往年;線下/線上銷售額占比分別為3.2%/96.8%,線上仍是主流銷售渠道。從銷售型號來看,科沃斯N9+、云鯨J1、石頭T7SPLUS銷售量市占位于行業前列,其中新機型云鯨J1放量主要受益抹布免清洗功能革新,產品結構向上切換仍是銷額提升的主要推力。分渠道看,線下科沃斯/美的市占率分別為84.8%/3.6%/2.8%;線上科沃斯/小米/云鯨市占率分別為43.3%/15.4%/11.6%,云鯨取代石頭躋身銷量前三品牌。
頭部企業算法優勢明顯
行業龍頭科沃斯21年一季報業績持續高增且略超市場預期,反映行業下游需求旺盛且競爭格局較為穩定。市場對新進者與家電巨頭對行業競爭格局的影響有一定關注,我們認為前者短期內顯著沖擊頭部企業競爭優勢地位的可能性較小。原因在于,掃地機器人清潔效果的核心決定因素為避障能力、覆蓋面積與清潔效率,對應算法升級是產品體驗升級與滲透率提升的關鍵要素。當前掃地機器人產品尚未定型,仍處于技術進步的上升周期,研發優勢與專利壁壘仍是企業核心競爭優勢。而科沃斯等頭部企業深耕服務機器人多年,對比傳統家電企業在算法優化方面優勢較為顯著,對應功能升級新品不斷投放市場,助推避障/免清洗/深度清潔等需求痛點接力攻破。因此,短期市場競爭格局有望保持相對穩定。
行業長期成長空間足
掃地機器人年需求爆發,短邏輯在于:1)2019年北美市場受制于關稅提升+消費動能下降,行業需求承壓。2020年4月美方批準關稅豁免,降低購買價格;2)疫情催化下居民室內清潔需求提升,但掃地機器人單價偏高限制放量。下半年國內疫情趨緩居民收入回升,掃地機器人可選性質偏強,需求恢復明顯。疊加國外疫情蔓延,海內外需求得以爆發。中長期看,我國內陸城市掃地機器人滲透率僅1%,沿海城鎮5%左右,仍處于低位。海外市場中歐洲不到10%,長期提升空間廣闊。預計在技術成熟與需求改善邏輯演繹下,行業整體增長空間有望打開,十四五期間我國沿海城市滲透率有望上升至10%,對應3-5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速可達15%-20%。
伴隨自主導航技術成熟,掃地機器人正處于導入期到快速成長期的臨界點。受益于偏高的技術壁壘,掃地機器人份額更集中,頭部企業技術積累優勢顯著。未來伴隨技術演進與新爆品投放,行業標桿企業科沃斯、石頭科技等將最大化程度上享受行業擴容增長紅利。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掃地機器人行業擴容,已開始快速起量》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除螨儀哪款好?全網爆火的希亦RM1靠“黑科技”封神,口碑炸裂!
- · 除濕機適用的場景與人群都有哪些?科學控濕打造健康舒適生活空間
- · 照明、護眼、風扇三合一!海爾上市行業首個稀土護眼燈珠風扇燈
- · 全屋智能還能怎么進化?天貓精靈說想要做到時刻都懂你!
- · 家里遙控器、開關多!卡薩帝智家大腦屏S1上市,一屏控全屋
- · 智能門鎖也得騰出手開?卡薩帝廣交會給出無感解鎖方案
- · 繼iF獎后,卡薩帝智能門鎖X80再獲紅點獎
- · 燈光竟是近視推手?海爾天沐護眼吸頂燈:稀土光源護眼又養眼
- · 海爾智能門鎖金吾衛系列發布:安全、智能、工藝全面專業進化
- · 追覓科技發布多款掃地機器人新品,多項行業首創技術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