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電器人事變動背后 誰是董明珠的“接班人”?
欄目:家電新聞-新聞評論 時間:2021-03-15 來源:中國家電網 作者:編輯
-
【劃重點】: 半年之內兩位高管辭職,引發了人們對格力的擔憂,有人甚至發出“格力電器怎么了”的疑問。 格力電器的人事變動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2021年2月21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新聞評論,作者:編輯】半年之內兩位高管辭職,引發了人們對格力的擔憂,有人甚至發出“格力電器怎么了”的疑問。
格力電器的人事變動再次引發輿論關注。
2021年2月21日晚間,格力電器發布公告稱,董事會于2月19日收到董事、執行總裁黃輝的書面辭職報告。黃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與執行總裁職務,辭職后,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黃輝是格力電器的元老級高管之一,1992年加入格力電器,2017年8月起任格力電器執行總裁。董明珠、黃輝及格力電器前董秘望靖東,曾被外界稱為“鐵三角”,也有人猜測后二人有望成為董明珠的接班人。望靖東在2020年8月份就已經從格力電器離職。
一時間,格力電器“鐵三角”解散、董明珠連失兩位高管、管理層恐不穩定等傳言甚囂塵上。
揣測只是揣測。從董明珠的戰略發展能力和鐵腕治企的風格來看,從格力電器高管的內外部表現來看,也許壓根就沒有什么所謂的“鐵三角”,抑或也沒有什么“接班者”。
黃輝2017年擔任格力電器執行總裁后,市場輿論不斷解讀其為公司“二號人物”、或將成為董明珠的接班人。孰不知,董明珠一直擔任董事長兼總裁,在掌管企業上,執行總裁與總裁之間隔著千山萬水。況且,黃輝出生于1963年,已年屆58歲,這個年齡已接近企業管理層的退休年限。《中國經濟周刊》援引知情人士的觀點指出,“無論是從企業長遠發展考慮,還是從管理層日漸年輕化的趨勢來看,顯然黃輝都不是格力合適的接班人。”
至于誰會是格力電器的接班人,市場頗多關注。其實董明珠早有過公開表態,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們一直都在培養年輕人,這幾年我一直默默地關注哪些年輕人是可以再進一步培養。”綜上所述,黃輝一直擔任執行總裁的深意也就一目了然了,也是格力電器對元老的一種善待。
董秘望靖東辭職,也引發了市場許多猜測,流言不少。2020年11月廣東證監局官網披露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揭曉了望靖東離職原因:望靖東涉嫌于2018年在格力電器增持“海立股份”過程中泄露內幕信息。記者從權威來源獲悉,望靖東已被公安機關采取強制措施。由此看來,望靖東是涉案辭職,與格力電器自身經營管理無關。
半年之內兩位高管辭職,特別是美的的亮眼表現,引發了人們對格力的擔憂,有人甚至發出“格力電器怎么了”的疑問。
其實,格力電器替補高管的速度還算快。2020年12月,望靖東突發辭任4個月后,鄧曉博就受聘擔任格力電器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從履歷看,鄧曉博2015年7月至2020年11月曾任陜西煤業化工集團財務有限公司董事長。與鄧曉博同期公告的還有公司副總裁舒立志,舒立志2019年12月加入格力電器,曾任國家審計署武漢特派辦處長。
與美的相比,格力電器有些財務數據的確不太好看,這是董明珠必須直面的挑戰。2020年三季報顯示,格力電器營收1259億元,美的營收2168億元,兩者相差909億元;格力電器凈利137億元,美的凈利220億元,兩者相差83億元;截至2月22日收盤,格力電器市值3518億元,美的6366億元。
面對差距較大的數據,有人批評董明珠錯失了電商和小家電,不該上馬手機,更不該招惹銀隆,這讓人想起了格力風頭正勁時美的遭受的輿論揶揄,也看到了此刻美的在遭受“多元化迷失”的質疑。
我們到底應該怎么評價公司?營收、利潤、市值是衡量企業發展的主要指標,但不是全部。
在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的今天,跟國家提倡不能以GDP論英雄一樣,也不能一概以營收利潤論企業。
從一定意義上講,格力與美的是專業化與多元化的較量。今天,發展環境和競爭態勢變了,這兩條道路又都面臨升級、融合。2019年12月,格力電器借展廳新裝亮相宣稱要打造多元化工業集團,其中硬核科技是以數控機床為主的高端裝備、工業機器人、磨具和醫療器械。這當然不可能是一片坦途,我們應該給致力于“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格力電器一點攻堅的時間和贊許的目光。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格力電器人事變動背后 誰是董明珠的“接班人”?》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承壓前行的廚電企業,或許可以把目光放在這
- · 洗牌、淘汰、價格戰?家電業的救命稻草或近在咫尺!
- · 一文解析新型冠狀病毒 怎樣做才能安全保護自己?
- · 近萬元掃地機器人上市,它給行業帶來哪些思考?
- · 線上排名跑進前四,這家冰箱品牌是如何做到的?
- · 關于OLED電視:會打價格戰的未必是有技術實力的,早打卡的未必是會笑到最后的
- · 冰箱界的“冷笑話”?TCL收購奧馬進入白熱化
- · 挑戰企業智慧和勇氣,家電新零售的車該怎么搭?
- · 瞄準Z世代,家電企業花高價請明星代言值不值?
- · 洗地機晉升“清潔家電一哥”,光輝時刻真的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