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泊爾2020年營收凈利雙降 小家電Q4增長不及預期
欄目:家電新聞-上市企業 時間:2021-03-15 來源:中國家電網 作者:編輯
-
【劃重點】: 老牌小家電企業蘇泊爾(002032.SZ)在新興品牌面前略顯沒落。 2月24日晚間,蘇泊爾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85.97億元,同比下滑6.33%;凈利潤為18.49億元,同比下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上市企業,作者:編輯】老牌小家電企業蘇泊爾(002032.SZ)在新興品牌面前略顯沒落。
2月24日晚間,蘇泊爾發布的業績快報顯示,該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185.97億元,同比下滑6.33%;凈利潤為18.49億元,同比下滑3.69%。
“營業收入下滑除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還受到執行新收入準則下銷售抵減的影響。利潤總額下滑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該公司表示。
業內人士卻指出,在傳統家電品類整體遇冷的背景下,“宅經濟”的爆發卻刺激了小家電市場的強勢增長。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和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此前聯合發布的《2020年中國家電行業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小家電整體繼續保持穩步增長態勢,新興品類不斷涌現。
同時,其他小家電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也要強于蘇泊爾,小熊電器、新寶股份均獲得了業績上漲。其中,小熊電器在業績預告中披露,2020年企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預計為盈利4.02億元-4.5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70%;新寶股份則預計實現凈利潤10.31億元-11.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0%-70%。
“今年家電市場整體低迷,小家電市場逆市上揚,蘇泊爾出現業績下滑,除了在產品研發上沒有貼近新一代用戶需求外,還存在渠道、營銷等多方面問題。”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向財聯社記者指出,“近年來蘇泊爾以傳統思維方式進行品牌營銷,沒有抓住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心,隨著小家電市場不斷擴容,入局者、跨界者越來越多,蘇泊爾亟需做出新的改變。”
不過,有從事家電行業的業內人士也向財聯社記者指出,雖然部分小家電企業2020年業績出現增長,但單從四季度來看,疫情帶來的小家電的增長動力略顯不足,小家電企業四季度業績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小熊電器在2020年四個季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03億元、1.51億元、0.68億元,及預計0.8億元-1.34億元,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83.7%、98.9%和92.1%,相比之下,第四季度增速有所放緩,預計增幅在-20%到34%之間。
“2020年度受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疫情的影響,同時結合公司實際發展戰略需要,公司對費用投放節奏進行了戰略調整,導致凈利率在季度之間有一定的波動。”小熊電器表示。
業績預告公開后,小熊電器股價遭遇六連跌,市值也在一周內縮水近70億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新寶股份身上,該公司在公布業績預告后股價出現五連跌。
據奧維云網(AVC)全渠道推總數據顯示,2020年廚房小家電11品類(電飯煲、電磁爐、電壓力鍋、豆漿機、破壁機、攪拌機、榨汁機、電水壺、電蒸燉鍋、養生壺、煎烤機)零售額566.3億元,同比下降11.3%;其中線上零售額366.0億元,同比提升9.4%。
“現在大家對小家電的熱情處于過火的狀態,尤其是疫情期間,小家電市場不斷增長,企業也蜂擁而入。這波熱潮過后,小家電市場還是會趨于冷靜。”一位不愿具名的家電行業業內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目前國內小家電行業大多存在門檻低、重營銷輕研發的問題,企業應將目光放到研發上,瞄準中高端賽道。”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蘇泊爾2020年營收凈利雙降 小家電Q4增長不及預期》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美的前三季度凈利同比增長14% B端業務實現持續增長
- · 京東集團:第三季度凈營收2,603.9億元,電子產品及家電品類同比增長2.7%
- · TCL智家股東688萬股被司法拍賣
- · 長虹美菱斥資3.71億并購合肥實業控股權
- · 「河南」內黃縣歡樂電熱毯廠召回部分歡樂人家牌電熱毯
- · 惠而浦:2024年歸母凈利潤預增122%左右
- · 飛科電器2024業績預告:上市以來首現營收利潤減半
- · 石頭科技去年實現營收119.27億元 同比增長37.82%
- · TCL智家2024年實現凈利10.19億元
- · 美的集團2024年營收突破4000億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