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劃重點】:2025年8月,一場由空調市占率數據引發的口水戰,將格力與小米的競爭推至聚光燈下。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公關總監王化引用奧維云網數據稱,7月份小米空調線上市占率超越格力。
【家電資訊-家電新聞 - 營銷視野,作者:編輯】2025年8月,一場由空調市占率數據引發的口水戰,將格力與小米的競爭推至聚光燈下。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公關總監王化引用奧維云網數據稱,7月份小米空調線上市占率超越格力。格力電器市場總監朱磊迅速反擊,指出同一數據源顯示格力以16.41%穩居小米之前,并直指小米對比圖存在“技術性誤導”——用格力十年前退市機型與小米新品對比,刻意放大內部結構差異,這既不合理,也不不公平。
隨后,朱磊以格力2021年家用小多聯產品與小米2025年新品對比,強調前者在核心技術和工藝上仍具代際領先優勢。他同時指出:“小米現在在中央空調領域只有入門級的風管機”,格力沒有必要“用中央空調的天花板去對比小米的起點”。他還邀請小米加入到“十年免費包修”的陣營中來,給消費者實實在在的保障。
事件持續發酵,不僅成為社交媒體熱議話題,更將公眾視線拉回空調行業的核心命題:在流量營銷與技術沉淀的碰撞中,什么才是企業長期領跑的底層邏輯?
溯源爭議本質,需回歸兩品牌迥異的基因特質:小米作為互聯網企業,以流量運營、極致性價比切入家電市場,靠生態鏈代工、跨界打法搶占份額;格力脫胎于國企,國之需要即企業方向,依托核心技術、完美質量與產業鏈掌控力占領高地。
這場看似普通的商業爭議,實則是互聯網流量思維與工業文明沉淀的正面碰撞、短期銷量狂歡與長期價值堅守的路徑博弈,更是中國制造在轉型升級關鍵期必須面對的靈魂拷問。
數據羅生門:一場精心設計的認知戰
奧維云網的兩組矛盾數據,成為這場論戰的導火索。小米引用的7月線上市占率數據顯示其領先,而格力拿出的同平臺數據卻表明自身以16.41%穩居前列。
數據差異的背后,是統計口徑的微妙調整——原博主“曉春哥XCG”事后坦言“奧維更改了數據羅盤的統計口徑”。這種數據游戲在互聯網營銷中并不鮮見,但當它被用于衡量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時,便暴露出兩種商業邏輯的根本分歧。
小米的互聯網傳播極具攻擊性。幾句打油詩的明嘲暗諷格力,一句“一張拉踩明顯且經惡意處理的圖片”的刻意引導,就在網絡上迅速發酵,短時間內催生大量“車規級科技博主化身空調專家”的狂歡式解讀,成功將輿論焦點引向“小米顛覆傳統巨頭”的戲劇化敘事。
相比之下,格力的回應顯得“笨拙”卻扎實。朱磊沒有玩?;蚴闱?,而是逐一拆解爭議點:先是澄清數據統計口徑問題,接著曬出格力2021年家用小多聯產品與小米2025年新品的核心部件對比圖,用電路板布局、元器件選型、工藝精度等細節證明“即便四年前的格力產品,仍在核心技術上領先小米最新機型”,最后拋出行業靈魂拷問——“核心科技靠打油詩打不出來”、“一顆螺絲釘的真實,勝過十萬次虛假的轉發”。
不是轉發別人的發言,也不是幾句暗示的口號,而是正面問題,以技術參數為核心的溝通方式,恰恰體現了制造業對事實與邏輯的敬畏。
數據爭議的本質,是兩種價值評價體系的沖突。在小米代表的互聯網邏輯中,流量為王,銷量代表一切,快速迭代、生態協同、流量轉化是核心競爭力;而在格力堅守的制造業邏輯里,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才是關鍵,技術沉淀、品質穩定性、全生命周期服務才是衡量企業價值的標尺。
當奧維云網的統計口徑成為博弈工具時,這場爭論早已超越單純的銷量比拼,演變為對中國制造評價標準的爭奪。
技術護城河:34年自主研發沉淀的代際優勢
空調行業的競爭,終究是技術代差的較量。當小米用營銷話術模糊技術差距時,格力用34年的研發積累構建起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
截至2025年,格力累計申請超13萬件專利,獲得50項國際領先技術認證,18項中國專利獎,在磁懸浮壓縮機、AI節能算法、跨溫域控制等核心領域形成“技術護城河”。
這種投入不是短期沖刺,而是持續數十年的戰略堅守。年均超60億元的研發投入,16個研究院、152個研究所、1411個專業實驗室組成的創新網絡,77個全球生產基地構建的全產業鏈生態,共同鑄就了格力的技術底氣。
在中央空調這一“三高”(系統復雜度高、技術壁壘高、工程要求高)領域,格力的技術縱深尤為顯著。其-86℃至150℃的跨溫域技術覆蓋,打破了傳統空調的工況限制;格力中央空調在深圳地鐵12號線的應用,實現年省電近1500萬元;永磁同步變頻離心機組服務人民大會堂,節能效果超30%;雙級變頻螺桿技術突破7.0能效比大關,三項指標均達國際領先水平。
這些實打實的工程案例,印證了格力連續13年中央空調全國市占率第一的行業地位,也解釋了為何朱磊不愿“用中央空調的天花板去對比小米的起點”——兩者在技術積累上根本不在同一維度。
家用空調賽道上,格力同樣構建起代際級優勢。三缸雙級變容壓縮機技術攻克-35℃極端低溫制熱難題,解決了北方地區冬季空調制熱衰減的行業痛點;“冷酷外機”技術實現68℃高溫環境下穩定運行,突破熱帶地區空調使用限制;“分布式送風”系統通過多維度氣流組織設計,帶來淋浴式制冷與地暖式制熱的舒適體驗;搭載AI動態節能芯片的產品,經權威檢測平均省電率達25%。
這些技術創新不是實驗室里的概念,而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實用解決方案,支撐起格力2024年分體式空調市場占有率第一。
更具行業意義的是,格力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全球標準話語權。2025年,其主導的R290環保冷媒技術、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技術寫入ISO國際標準,成為全球制冷壓縮機領域時隔20年的新國際標準,填補了全球空白。
董明珠自2020年起擔任ISO/TC86/SC4主席并連任,成為制冷行業首位國際標準化委員會主席,標志著中國空調企業從技術跟隨者轉變為規則制定者。這種標準層面的突破,遠比短期銷量數據更能體現中國制造的全球競爭力。
格力的技術創新,不僅是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更是中國制造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經之路。
質量革命:從首創篩選分廠到十年免費包修
“產品質量關乎兩個生命,一個是企業的生命,一個是消費者的生命。”這句刻在格力質量管控體系里的準則,道出了傳統制造業的生存哲學。
1995年,格力首創空調行業首個“篩選分廠”,對每個零部件實施100%檢測,徹底打破外協件依賴供應商自檢的潛規則。這個看似“不經濟”的決策,構建起質量防控的第一道防火墻,也奠定了格力質量文化的基石。
進入21世紀,格力的質量管控體系持續升級。獨創的D-CTFP質量技術創新循環與“五步質量預防法”,形成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閉環管理;生產環節執行近千道嚴苛檢測工序,從核心部件自主研發到整機裝配,每個環節都設置超越行業標準的質量內控線。
這種“刀刃向內”的自我革新,換來了國內外權威認可:2018年榮膺中國質量領域最高榮譽“中國質量獎”,2019年質量管理模式升級為國家標準,董明珠2012年成為亞洲質量領域最高獎項“石川馨-狩野獎”首位女性得主,2023年質量專著入選“21世紀中國質量最佳實踐”系列叢書。
2021年,格力推出全系列家用空調“十年免費包修”政策,成為家電行業唯一敢作此承諾的頭部企業。這一政策絕非營銷噱頭,而是建立在萬分之三的極低故障率基礎上——相當于每3000臺空調僅有1臺需要維修。
相比行業普遍的“整機包修3-6年”,格力的十年承諾不僅是對自身品質的自信,更是對行業質量標準的重塑。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顧客滿意度測評顯示,格力空調在品牌形象、性價比、產品可靠性、服務質量等五大維度持續領跑、連續16年蟬聯第一。超6億用戶的選擇,以及“使用27年仍穩定運行”的消費者反饋,更印證了這份堅守的價值。
十年免費包修的深層意義,遠超售后服務范疇:
從經濟角度看,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可減少鋼材、塑料、銅、鋁、稀土等資源浪費,降低拆解、填埋、焚燒帶來的環境負擔,推動循環經濟發展;
從行業角度看,這一政策倒逼全產業鏈提升質量意識,促使上游供應商改進工藝,下游服務商優化流程;
從消費者角度看,十年免費包修基本覆蓋空調10年的安全使用年限,徹底免除了維修后顧之憂。
格力的十年免費包修政策,不僅是對消費者的承諾,更是對制造業初心的堅守。正如董明珠所言:“格力十年免費包修,是自我挑戰,也是給消費者的承諾,推動行業進步,共同助力高質量發展。”
全球突圍:從“貼牌代工”到“中國造”標桿
2015年,格力提出“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品牌宣言,開啟從產品出口到品牌出海的戰略轉型。
彼時,中國家電企業多以OEM代工模式切入海外市場,雖能快速打開局面,卻受制于品牌方,利潤空間受限且難以建立自主影響力。格力逆流而上,選擇用自主品牌出海,憑借核心技術突破和品質優勢,重塑全球市場對“中國制造”的認知。
2025年上半年財報顯示,格力海外市場收入達163.35億元,占比15%,同比增幅10.19%,毛利率24%。
這組數據背后,是格力全球化戰略的質變:自主品牌出口占比近70%,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更達85%以上,徹底擺脫了對代工模式的依賴。目前,格力產品覆蓋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東、巴西、印尼、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一,實現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跨越。
本土化運營是格力全球化的核心策略。在巴西、巴基斯坦、越南布局生產基地,既貼近當地市場需求、規避貿易壁壘,又通過技術適配提升競爭力;以香港銷售公司統籌全球業務,在近10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自主品牌代理商網絡,確保產品從出廠到售后的全流程可控;采用“品牌授權+區域代理”模式,以GREE、TOSOT、KINGHOME三大品牌覆蓋不同消費層級,形成多元化品牌矩陣。在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尼等國家,格力通過與代理商深度合作,實現產品與技術的本土化適配,讓“中國造”真正融入當地市場。
技術創新與全球需求的精準對接,讓格力在國際市場脫穎而出:針對北美嚴寒地區,定制雙熱源戶式機實現-40℃穩定供暖;面向中東、非洲熱帶地區,開發集成梯級換熱并行壓縮制冷、光伏直驅技術的Pular、Charmo系列空調,解決68℃高溫不制冷難題;順應歐盟環保要求,推出R290環保冷媒空調,以SEERA+++、SCOPA++能效成為歐洲“環保標桿”。
在全球“雙碳”趨勢下,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開創中央空調“零碳運行”新紀元,零碳源系統減碳率達85.7%,目前已落地35國,僅沙特應用超1萬套,年減碳11萬噸,相當于400萬棵樹的碳匯量。
重大國際賽事與標桿工程,成為格力展示“中國造”實力的舞臺。從2024巴黎奧運會媒體村(通過AI動態節能技術降低20%能耗)到沙特國王杯足球賽,從印尼青山工業園區到希臘法拉利博物館,從保加利亞Plovidv圣喬治醫院到埃塞俄比亞國家體育館,格力中央空調憑借嚴苛的技術標準和系統集成能力,成為全球“超級工程的標配”。這種與全球重大事件的深度綁定,不僅提升了品牌影響力,更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制造業的技術實力。
路徑之爭:中國制造的未來選擇
格力與小米的空調戰,本質是中國制造兩種發展路徑的碰撞。
小米代表的互聯網模式,以輕資產、快迭代、生態整合為特點,善于通過流量運營和極致性價比快速搶占市場份額,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對用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和營銷效率的優化;格力代表的制造業模式,以重資產、全鏈掌控、長期主義為根基,專注于技術研發和品質提升,通過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形成可持續競爭優勢。
小米憑借其在手機、IoT領域積累的用戶基礎和渠道優勢,快速切入空調市場,通過“生態協同”降低獲客成本,用“互聯網營銷”放大品牌聲量。這種模式適合標準化程度高、技術壁壘低的產品,能夠快速滿足大眾市場的基礎需求。
但在空調這類技術密集型、使用周期長的產品上,互聯網模式的短板逐漸顯現:缺乏核心技術積累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依賴外部供應鏈使得品質管控難度加大,短期銷量導向忽視長期服務價值。
制造業思維的核心在于深度與厚度。格力34年的發展歷程,本質是對技術與品質的持續投入:從自主研發壓縮機打破國外壟斷,到構建全產業鏈生態實現自主可控;從建立嚴苛的質量管控體系,到推出十年包修政策重塑行業標準;從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到成為全球“超級工程標配”。
這種模式雖然前期投入大、見效周期長,但構建起的技術壁壘和品牌信任度,是短期流量無法替代的。在消費升級和“雙碳”戰略背景下,制造業的深度價值愈發凸顯——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和服務的要求不斷提升,國家對核心技術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迫切,這些都需要長期主義的堅守。
如果過度追求流量和短期銷量,忽視技術研發和品質提升,可能導致“產業空心化”——看似繁榮的市場背后,是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隱患。
結語:堅守者的價值
微博上的喧囂終會散去,流量帶來的熱度也會冷卻,但制造業的堅守與創新,才是中國制造真正的未來。
小米與格力的空調戰,不僅是兩家企業的競爭,更是中國制造兩種靈魂的對話——是追求短期流量還是堅守長期價值,是依賴營銷噱頭還是深耕核心技術,是注重效率速度還是強調品質厚度。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更需要格力這樣的堅守者,用數十年的時間深耕技術、打磨品質,構建中國制造的核心競爭力。因為真正的制造強國,不是靠營銷故事堆砌起來的,而是靠一顆顆壓縮機、一條條生產線、一項項專利、一份份十年的承諾鑄就的。
當更多企業開始重視技術研發而非流量炒作,注重品質提升而非價格戰,強調長期服務而非短期銷量時,中國制造才能真正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
熱搜的盡頭,不該是娛樂化的狂歡,而應是對制造業本質的回歸,因為那些沉默而執著的堅守者才是中國制造的未來與希望。
免責聲明: 家電資訊網站對《家電巨頭線上排名之爭深度解讀,格力與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一文中所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本網站有部分內容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本站所轉載圖片、文字不涉及任何商業性質,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不承擔任何侵權責任。聯系QQ:411954607
本網認為,一切網民在進入家電資訊網站主頁及各層頁面時已經仔細看過本條款并完全同意。敬請諒解。
-
- 推薦新聞
- · 家電巨頭線上排名之爭深度解讀,格力與小米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
- · 半年報:美的集團、格力電器、海爾集團的分公司表現如何?
- · 海外家電漲跌不一,海爾智家兩位數增長全面領跑
- · 三翼鳥月活提升至1200w+,線上線下雙增長
- · 從0到6億!三翼鳥上海體驗中心成長記
- · 海爾logo現身女排隊服,兩張中國名片攜手了?
- · 一個企業抵半個行業,海爾冷柜線下市場份額53.9%
- · H股價漲超7%,海爾智家中報業績超預期領漲白電板塊
- · 誰能為家電業ESG打樣?海爾智家H1:全球全面引領
- · AI與數字化變革費率3年連降,海爾智家H1再優化0.1pct